王殿军,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,长期在大学的教学科研一线工作,主说过十余门课程,其中北京和清华大学的精品课程各一门,曾荣获清华大学出色辅导员“林枫奖”、清华大学出色教学成就奖、清华大学年轻人教师教学出色奖、北京出色教学成就奖等荣誉称号。
提要:过去有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,他从全国知名的中学毕业,戴着高考考试状元的光环进入清华大学,在本科、硕士期间成绩排名也是全系第一,但在读博士期间忽然没了学习动力,什么也学不进来。教授问他为何没动力?他说:“博士生没考试,我如何证明我比其他人强呢?”老师反复做思想工作后,这位高考考试状元勉强博士毕业,却又做出了一个愈加让人感到意料之外的选择:“回到过去就读的中学,教出1、的学生,证明我比别的老师牛。”以如此一则案例为由头,王殿军校长开始了关于学生远大志向与兴趣培养的主题讲坛。
校园有围墙 教育无边界
“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,但学校不是唯一的育人平台,学校有围墙,教育无边界,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无处不在。在清华附中,大家秉承如此的观念,特别喜欢让学生走出校园,走向大自然。”
王校长用教学实践解释了清华附中的教育理念。“大家携带学生一路坐失火车到敦煌,走一次丝绸的道路;大家在十一国庆节期间还要带孩子们去远足,增长他的见识;大家到内蒙古去放飞热气球,放到三万米的高空,把物理常识全部用上;大家有一门课程叫《走进圆明园》,把课堂搬到圆明园,将历史、战争融合进来;还有一门课程是《走进联合国》,把孩子带到联合国总部,和外交官进行交流……”
除去课堂外的教育,清华附中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也得到了有效借助。
“大家的后门出去就是清华大学,前门出去是圆明园,世界上拥有这么大的前花园和后花园的只有这么一所学校。”王校长颇为自豪地介绍了清华附中特有些人文及学术环境,“清华大学的教授骑着自行车到大家的课堂上给初中生上课,大家的学生也是清华大学实验室的常客,工业设计、创造创造都不是中考、高考考试要考的,但这类对于孩子的将来至关要紧。”
关于打造教育环境,王殿军总结说:“每个学科,每一种学习技巧,每一部分内容对孩子的大脑来讲都是一种营养,省略了一门课程孩子就缺失了这个营养,他的大脑在这个纬度上就不聪明了。做教育不要太急于求成,单纯以考试为核心,考试外的事情一概不参与,其实是牺牲了孩子们变得更聪明的机会。”
孩子青春期的父母要“多做饭,少说话”
“孩子处于青春期,这个阶段充满刺激和喜乐,也充满忧虑、惶惑和烦恼,学生最需要扶植,父母的角色尤为重要。”青春期不止是学生的烦恼,也是父母的困扰。怎么样安抚“处处跟我对着干”的不听话子女?王校长给出了他的答案:父母要多做饭,少说话。
“这时你要回避和他直接的冲撞,有哪些问题可以求助于老师和他的同伴,不要试图改变他。”王校长建议,“你就记住,多做饭,把饭做好一点,少说话,就这两句诀窍,你们母子或母女关系非常快就会得到改变。孩子喜欢吃那些你一定了解,你应该做他喜欢吃的,做好了叫他来吃饭。孩子不喜欢理你,你要掌握宽容等待,过了这个阶段就什么困扰都没了,和他说话的日子还长着呢!”
关于课外补习班,王殿军提醒说:“培训机构要慎去,孩子在某个学科上紧急偏科时可以找适合地补点,不要让他掉队。孩子要同时处置那样多学科,幼小的心灵、尚未成熟的大脑确实有点应接不暇,但到高中三年级所有些课一复习就上来了。”
除此之外,王校长觉得交流和动手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也非常重要,“适合地让孩子做家务,整理一下我们的屋子,不要在乎那一点点时间。假如周围有一些特别出色而且比他稍微大多大岁数的孩子,适合地让他们交流,有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人家的话他就听,你的话就不听,借其他人的嘴说出你想跟他说出的话,这是一个间接教育法。”
教育应为孩子的将来着想
“有一个孩子儿特别喜欢生物,父母支持他察看蚂蚁、毛毛虫之类的,后来他感觉不懂数学就研究不了生物,父母又支持他搞数学。对于如此一个有天分的数学苗子,大家在中学阶段让他把高中的东西学好,没让他去学习奥数、参加竞赛。他有兴趣的内容,我请清华、北大的数学系教授给他指导。沿着正确的道路进步,最后他获得了第五届丘成桐中学习数学奖的金奖,组委会评价说:‘高中生的论文已经达到了研究生的平均水平。’”王殿军校长以邵城阳为例强调了尊重孩子天分的重要程度,“不要把他的天分作为老师、学校的工具,做教育要没功利心,为孩子的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之后着想,不可以只顾眼前的一点利益。”
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的一段话,让王殿军校长记忆深刻。“我为何走上物理这条路,来自于我阅读了一本课外书,关于宇宙的奥秘和物理世界的奇妙的书,从那时候我开始下的决心。”
这给王殿军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:有时改变一个人一生的选择,可能就是一本书,所以广泛阅读非常重要。
王校长剖析说,对于父母而言,非常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们的爱好,支持他喜欢的、最有兴趣的方向,并持之以恒地坚持,才能获得好的成就,家庭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进步的宽松环境。“兴趣是生活持续进步的内在动力,所以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条件,扩大舞台,走出校门,接触更多的事物,探寻到兴趣点。舞台有多大,梦就有多大,事业就有多大,把孩子带到一个宽广的舞台里,让他有将来的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