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掌握耐心倾听的三大效果

   日期:2024-08-05     来源:www.lindaur.com    浏览:662    
文章简介:过去看过一段话说:人之所以有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,就是上帝叫人掌握少说多听。倾听,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基本技能;而言多必失也是大家老祖宗留下的经典古训;相信已经在社会工作中打拼N久的父母都了解这个道理,并且在我们的工作、日常可以娴熟的用法。

过去看过一段话说:人之所以有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,就是上帝叫人掌握少说多听。倾听,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基本技能;而言多必失也是大家老祖宗留下的经典古训;相信已经在社会工作中打拼N久的父母都了解这个道理,并且在我们的工作、日常可以娴熟的用法。只不过,当大家面对孩子的时候,是不是可以做到耐心倾听呢?

或许有些父母会说,孩子天天都会在身边像只小蜜蜂一样嗡嗡嗡的讲个不停,而自己又有忙不完的工作、做不完的家务,哪有那样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听孩子讲话呢?其实反过来想,既然事情一直忙不完,何不停下忙碌的脚步,耐心听听孩子讲了些什么呢?

何况,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,他们自己要做的事情也会愈加多,可以和父母交流交流的时间却会愈加少。等父母真的可以闲下来的时候,又有几个孩子可以空闲出时间时刻在父母身边讲说不完的话呢?所以,珍惜当下,趁着孩子还想也有空闲在身边说话,为何父母不可以够耐心倾听呢?

1、耐心倾听,可以叫你成为孩子信赖的好朋友。

在我还是老师的时候,有一个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那是一群年龄在5岁左右的孩子子,而当时的我是替他们老师一节课。说老实话,彼时的我还年轻,没结婚,也没孩子,而且我的学生都是以小学生为主,间或有一些初中生。面对如此一群纯真无邪灿漫的孩子子,我颇有的惊惶失措的感觉。

还好,天性还算活泼的我也非常快的和他们打成一片,孩子子们也非常喜欢和我玩,对我投入了他们的无限热情与尖叫。无声无息间下课时间就到了,孩子们依然还要和我玩在一块,无奈间我只好请助教老师分别带他们去洗手间。这个时候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直接依偎到我的怀里,对着我的耳朵偷偷说:老师,我对你说一个秘密!我一边抱着她,一边冲她眨眨双眼表示我在听。她嗤嗤的笑着继续和我咬耳朵:老师,我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放了一个好响的屁!我冲着她也嘿嘿的笑,表示我了解了。她看着我认真听的样子,就问我:你猜最后如何了?我笑眯眯的给出了几个答案吓了母亲一跳?吓了父亲一跳?把床崩出个窟窿来?等等;她都乐呵呵的摇头表示不对,最后她拖着长长的奶音告诉我:我把床单上沾了点SHI花!说完她又不好意思的哈哈笑起来。

虽然那个时候的我,还不太了解孩子对如此事情的乐趣点在哪儿,但我可以感觉到她对我的信赖与好感。正由于有了信赖,所以孩子才会想把自己私密的事情,无论是好是坏都拿出来和你推荐。而如此的信赖,我以为就是来源于于我的耐心倾听与不敷衍的态度。

2、耐心倾听,可以让孩子多一些从容考虑的时间。

不了解父母身边有没这种事情发生过:当孩子想要给你表达一件事情或者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,并不可以够一次性完整的讲述出来,而是一边想一边讲,有时讲着讲着还会突然中断,然后调整自己完全去考虑如何说。这时的你,又在干什么呢?是孩子讲出半句后,你已经知道了孩子的想法,所以直接替孩子把下半句补充完整;还是会耐心的等待孩子自己组织语言后,把事情表达了解呢?

还有就是在一群孩子之中,假如一个孩子的表达能力略微欠缺一些,可能说话的语速较慢或者考虑的时间过长,那样其他孩子可能都会耐不住性子而纷纷表明我们的看法。这时,大家又应该怎么样对待这个表达能力稍微慢一些的孩子呢?

我极少替儿子说话,所有些需要他一个人去表达的事情,都交给他一个人去处置。譬如吃饭需要素餐或结账,我会让他去请员工;任何涉及到他一个人事情的时候,基本上也都由他去处置;日渐的我发现,他遇见困境的表达时,会自己先组织语言然后再去交流。我感觉这是他自我调整的一个能力。

和儿子一块玩的小朋友中自然会有语言表达能力弱一些的孩子,当那个孩子和我讲话的时候,我也一直会耐心的听他讲完;有时当他吭吭哧哧的表达不了解时,他的母亲一直不自觉的代劳。几次将来,我就建议他的母亲,对待孩子的表达,别着急,就等他一个人说完就好。父母越是着急,越是代劳,孩子就越会懒惰,也愈加疏于正常的交流,甚至会产生挫败感。

大家等待孩子思索的过程,本身就是尊重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,同时也在以身作则的鼓励他,相信他肯定可以。而孩子思索的过程,就是他在努力健全自我的一个过程,也是他在探索、研究这个世界的过程。

3、耐心倾听,好了解孩子语言外所想要表达的想法。

目前不少的家庭交流模式是:父母说,孩子需要认真听;而孩子想要说的时候,父母却不见得认真听。

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气急败坏的告诉我,她家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丫头快把她气去世了。不等我问任何事情,她就已经啪啦啪啦的开始倾诉。

其实事情非常简单,就是丫头告诉她自己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情,丫头的好朋友被一个男孩欺负,丫头就和好朋友一块把那个男孩的书包给扔到垃圾箱里了。那个男孩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,老师已经严肃的批评了丫头和她的好朋友,目前她们两个都认识到了我们的错误,并且向那个男孩道了歉认了错。但老师说还大概要请父母。朋友一听到这里自然火冒三丈,立即多方面的对丫头进行指责。然后丫头居然摔门走了。她又担忧丫头出事儿,撵了出去把丫头拽回来后,和自己老公一块又把丫头维修了一顿。直到最后丫头终于承认自己错了,将来再也不敢了,这件事情才算完。

不过她给我讲的时候依然很生气,除去描述这件事,又把丫头近期两年里所有些不对搬出来喋喋不休。然而我听着听着,彷佛看到当时丫头委屈的样子,也可以想象在朋友夫妻两个人同仇敌忾般的对待下,丫头伤心的模样。

等朋友讲完,我问了她几句话:1、为何你们不觉得丫头是个见义勇为的好孩子?2、为何你们不觉得丫头是一个值得结交的好朋友?3、为何你们不觉得丫头有着知错就改的品质?4、为何大家一直感觉不到或者抓不住孩子主动送给大家的信赖与依靠?

朋友明显被我的连轴问惊呆了,一时无语。我继续问她:1、为何你们只看到丫头和好朋友一块把其他人书包扔了?2、为何你们在丫头主动承认这件事情后依然直接指责并且打骂?3、为何大家会只盯着自己孩子的缺点或者错误并一味盲目放大?

朋友依然没说话,所以我还是问她:想过没,哪些原因致使丫头会摔门而去?而最后丫头承认的错误,是她真心的感受还是迫于武力或者重压?假如有一天,孩子大了,大家老了,孩子还会在大家身边讲我们的事情吗?大家还能在孩子摔门而去的时候拉她回来吗?而孩子又可能屈服于大家的暴力之下多长时间呢?

朋友久久地沉默了,作为旁观者的我,但愿她在考虑,但愿她可以了解。

我想假如朋友可以耐心的听丫头讲完后,给孩子一个拥抱,赞扬赞扬她的优点,再帮助她剖析剖析当时的具体状况,最后总结总结任何事情可以干什么事情不能做。那样这件事情就应该是完美的画下一个句号,一家人开高兴心的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。

耐心倾听,听懂孩子的话,更要听懂孩子的心。要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,并真诚的接纳和允许孩子可以有我们的世界与想法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