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丧失理智疯狂择校十分荒唐,决定学生一生的不是名校,而是内心世界的强大;与其疯狂择校,不如让孩子从容淡定地同意出色传统文化所传承的核心价值。”
——— 博士柳恩铭
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面对多种多样的书本,青少年该怎么样选择?昨日,在南国书香节上,天河区教育局局长、博士柳恩铭郑重推荐了《论语》,并不只一次疾呼:“让《论语》成为国人的《圣经》。”
局长痛批教育沦为培训
“中国教育的绝症在什么地方?”在演讲之初,柳恩铭毫不禁忌地讲中国教育的不足。他自称,不敢苟同“中国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”如此的言论。教育水平测试标准不是分数,不是上了什么大学,而是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后人才的工作方法、生活方法、职业境界、生命状况。今天的社会百态,假如追究其根源,应该是20年前教育的问题———但不可以归结为教师的问题。
“中国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洗头业、洗澡业、洗脚业,规模之大、设施之良、态度之好、买卖之隆的背后是什么?当你走进食肆、走进茶楼、走进地铁、走进飞机、走进酒店甚至走进学术的会场,大家都在打游戏、发短信、刷微信、看微博、玩iPad,却极少有人静静地阅读。大家这样醉心于碎片化的阅读,大家这样醉心于短信文化、网游,背后是基础教育十二年的求同练习,已经让学生泯灭了所有对书本、常识、学术的兴趣和热情,这不是教育之罪又是哪个的罪?”
柳恩铭指出,作为教育者大家不可以否认:大家的基础教育,没充分关注和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、专长、伦理情怀、生活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甚至没充分关注和有效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,学校教育沦落为培训。
丧失理智疯狂择校十分荒唐
“教育不可以只关注常识积累、智商堆积、技能练习、职业培训,而忽略了心灵保养维护和精神建构。”柳恩铭在演讲会上推荐了自己十年来读《论语》的技巧。
自2003年元旦开始,柳恩铭历时十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,研读数十个版本的《论语》,对《论语》做了颠覆性解析,写出了一部被读者赞誉为拿起就不愿放手的《论语心读》。在该书中,告诉读者一个全新的孔子。其中,孔子开素质教育先河。以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等教程及六艺为基础的课程设计,涵盖了当代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部内涵,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多元进步的平台和可能性,但孔子却没追求全方位进步。“但中国当代素质教育仍然演绎着‘全方位进步’,仍然主动被动上演总分排名,这是何等深刻的讽刺啊!”
“丧失理智疯狂择校十分荒唐,决定学生一生的不是名校,而是内心世界的强大;与其疯狂择校,不如让孩子从容淡定地同意出色传统文化所传承的核心价值。”柳恩铭最后表示,《论语》是可以养心的,期望《论语》能成为当代国人的《圣经》。